水霉病主要为真菌寄生在鱼体表引起,在低温时期高发。在我国水产养殖中,水霉病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问题,关于如何防治水霉病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是真正实质上的进展却很少,如何防控水霉病的发生,降低水产养殖的损失,已经是整个行业应该研究和深度思考的问题。今天和大家分享水霉病防控的心得体会!
1、水霉病的特点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长毛病”、“肤霉病”,是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在我国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属和绵霉属。水霉和绵霉菌丝为有横隔的多核体,它分为内菌丝和外菌丝。内菌丝深入皮肤的部分起附着作用,分枝特别多,有的甚至深入肌肉组织。外菌丝在体表外的,形成肉眼能看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因而称此病为 “白毛病”。
2、水霉病发生原因
因捕鱼、运输、翻箱、注射疫苗等操作不慎,造成鱼皮肤损伤,鱼体存在伤口,给水霉属、绵霉属真菌造成感染的机会;鱼类由于应激、摄食不足、营养不良等导致免疫能力低下,给水霉菌的入侵感染创造机会;早春温度低,藻类和益生菌繁殖速度慢,水体有机质过多,给水霉菌生长创造条件;在水霉病发生的季节,没有及时使用杀水霉菌的产品消毒,水体中水霉菌过多。
3、水霉病的症状
大多数水霉菌为腐生性,在养殖过程中搬运、放苗时或者寄生虫感染以后,鱼类体表受伤,局部皮肤坏死,水霉菌便乘机入侵。
主要症状为:病变部位长着大量棉絮状的菌丝,像一团团的毛;鱼体由于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甚至会瘦弱而死。
当鱼、虾 体表皮肤因物理化学因素,或细菌、病毒感染受损伤时,水霉的游动孢子侵入伤口,吸取皮肤及其组织内的营养而迅速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组织细胞缠绕粘附,使组织发炎、坏死,被感染的病鱼不停地在池周缓慢游动,厌食;有时也上窜下跳,呈不安状游动。也有少数病鱼潜伏不动,一旦受到惊扰,立即在水面穿梭而行。
大部分水霉的发生是因为二次感染,水体中的水霉菌游离孢子伺机附着于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长成棉毛状的菌丝,菌丝吸取鱼类皮肤内的营养萌发,迅速生长。菌丝的一端象树根一样着生于鱼的 皮肤上和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露在体表外面。病症严重者,多数潜入深水处的淤泥中,随着病情发展,游动失常,最后力竭而亡。
4、水霉病防治措施
稳定水环境
1、适当加深水位
水位深了,水体相对更加稳定,鱼不容易发生应激的问题,鱼的体质好了,抗病力自然会高,就减少被水霉病侵袭的可能。
2、调水改底
这些工作是我们日常养殖过程中一直需要做的,也是一点不能懈怠的!有的朋友方便的话,可以去掉一些底泥,同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消毒,减少水环境中病原的密度。
3、提高盐度
在冬季低温来临前,适当提高水体的盐度,这是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预防办法!
“鱼”要保护好
水霉病的病原菌通常被认为是条件致病菌。
1、避免损伤
拉网、运输、换池等操作的时候,尽量减少鱼的损伤,避免操作不当的行为,并随后进行及时消毒,可以使用桉树精油,不伤水不伤鱼,帮助受伤的鱼体伤口快速愈合,关闭病菌侵入的通道!
2、正确处理寄生虫
养殖鱼类尤其是黄颡鱼等无鳞鱼在低温杀虫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乱用药,常见杀虫剂,刺激性强,容易使鱼有损伤,继而引发水霉病等多种疾病,提前拌料内服畅游植物精油,做好寄生虫的提前防控。
3、提高鱼自身体质
既然是条件致病菌,那么鱼自身体质只要足够好,足够强,那就不容易染病,拌料内服保肝护肠产品如胆汁酸、杜仲叶提取物,提高鱼体质,肝肠一体防控,肝脏肠道好了,鱼体质也就好了,抗病力更强了,水霉病就不易得了。
预防还是要内外双防,只做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双管齐下”!
5、水霉病注意事项
水霉病发生了,不要急慌。做好下面几点:
1、千万不要用含氯制剂,越用越严重!
2、不要病急乱投医,抗生素滥用,很多抗生素是只杀细菌不杀真菌的,越用鱼体质越不好,鱼死的越多!
3、不要去追求神药,真菌性疾病是比较顽固,很难处理的,单纯的一种药就能治好,那是很难做到的。
4、最重要一点,如果有虫,一定要先把虫搞定哦!
浙江耀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致力于关注食品安全和动物健康的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秉承“诚信、专注、拓新、共享”的企业精神,坚守“真诚守信、匠心精细、开拓创新、协同共赢”的经营理念,用“诚信和品质”塑造中国饲料添加剂产业的品牌,让添加剂产业享誉世界!
耀飞生物---邀您和世界翼齐飞!
以上内容就是肉牛催肥预混料饲料生产厂家--东立生物为您讲解的关于"高发!水产养殖中水霉病的应对措施!"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到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关于"高发!水产养殖中水霉病的应对措施!"的知识,请关注东立生物网站:http://www.donglifeed.com/
本文地址:高发!水产养殖中水霉病的应对措施!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